近日,四川千亿光伏巨头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通威股份)官宣换帅,董事长由公司实际控制人刘汉元女儿刘舒琪接任,并兼任CEO。简历显示,刘舒琪出生于1989年,现仅34岁,此前曾在集团中担任监事、董事会董事、总裁助理、光伏商务部总经理等。
通威集团披露,刘舒琪在任期间,主要负责公司硅料、
电池、组件业务的采购、销售集中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带领公司不断开拓光伏市场,构筑了具有突出优势的供销体系,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体现出卓越管理者的潜力。
水厂饲料起家,迅速崛起的光伏组件巨头
通威股份是通威集团的核心上市公司,最开始由水厂饲料起家,后紧跟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步调,从多晶硅切入光伏赛道,在光伏产业腾飞利好下,迅速成长为领域内的头部企业之一。其年产高纯晶硅已经能达到23万吨、太阳能电池产能超70GW、组件产能14GW,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光伏电站装机并网规模累计3GW。
2022年,该巨头市值曾一度狂飙至3000亿元,目前约1700亿元,基本每股收益约1.82元。
根据“2022年业绩预增公告”,通威股份预计,去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70-190亿元,同比增长207%-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75-195亿元,同比增长206%-230%。预增的原因主要是,受益于光伏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公司去年高纯晶硅产业一直满负荷运营,各项生产指标进一步优化。
而这将是通威股份自2019年以来爆发式增长的延续,2019-2021年,其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75.55亿元、442亿元、634.91亿元,归母净利润26.35亿元、36.08亿元、82.08亿元。
硅料价格增长受限,通威股份仍在大举扩产
2022年10月,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并集体约谈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引导相关单位加强自律自查和规范管理。有关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协同、强化监督管理,针对行业出现的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加强查处、严厉打击。
受此影响,多晶硅一路从最高点的30万元/吨降至目前不到18万元/吨,跌幅逾40%。协会预计,2023年全国硅料和硅片这两个环节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保守预计全年国内硅料产量在135万吨左右,价格整体趋势仍将缓慢下行,价格区间约150-200元/kg。
不过在此节点上,通威股份仍选择继续扩产,2月7日其公告称,将在乐山市新增投资约60亿元,建设年产12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及相关配套设施。该项目计划于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力争2024年建成投产。按照通威股份的目标,到2023年末,其硅料产能预计将达到35万吨,规划2024-2026年高纯晶硅累计产能规模分别达到80-100万吨。
业内人士分析称,在硅料价格周期向下时,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将更具有竞争力,这或许是这家硅料巨头扩产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