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中心是技术、信息、人才、资本的联系与流动的重要枢纽不仅具较强大的知识、技术生产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知识、技术输出能力,向其他地区提供技术和产品输出以及研发服务。它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占据最高的结构地位,对区域内创新资源具有较强的引导、组织和控制能力。
近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三河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在燕郊高新区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
据了解,该中心项目主要为国家中心综合中试基地、国家中心高科技企业孵化和加速,重点布局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医疗器械与科学仪器、环境保护六大产业,承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成果的试验、放大和试产。该中心建成后,将为辐射带动河北廊坊北三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打造京津冀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贡献力量。
燕郊中心发展定位为综合性协同创新平台,通过“一个核心、两个支撑”打造燕郊全球化科技创新基地。其中,“一个核心”是指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两个支撑”是指转化加速基金和创新园两个支撑平台。通过创新平台搭建创新体系,能够最大程度、最小成本激活创新动力,灵活运用创新元素,带动创新主体,形成向快、向好的整体创新态势。
据介绍,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建设期三年,园区预计于2025年12月投产,建成后产值预计达7亿元。五年后进入成熟期,产值预计达20亿元,可吸纳就业2000人。这也意味着在向着新技术、新科技快步走的同时,将缓解就业压力,带动社会人才、资金流动。
中心建设同时,北京通州区政府正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同加快推进设立通州区分中心各项筹备工作,着力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离不开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支撑。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重点加快培育专业平台、研发原创技术、培育新兴产业、培养创新人才,发挥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支撑作用。这些创新资源的积累和孕育,将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发展原始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已逐渐形成“(1+1+N)×2”工作机制,即1个原始创新平台(北京海淀本部),1个产业承接平台(燕郊),N个产业创新平台(通州、雄安等),同时建立2个业务推动平台(天津、河北)。随着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的启动,创新体系越为完整。接下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将在科技部的引导和指导下,继续拟建15个产业创新平台,在京津冀三地形成“一个枢纽支撑引领、多个节点联动辐射”的协同创新格局,为科技创新圈建设提供内生动力。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原标题: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项目启动 重点布局六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