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电力保障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要素。数据显示,2021年,浙江全社会累计用电量55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17%,可靠的电力供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基础支撑,而绿色电能更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增添清洁低碳底色。
近年来,浙江创新开展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先进理念、首创成果和领先实践为浙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积累了有利条件。国网浙江电力聚焦服务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引领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聚焦电网建设构建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
近日,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浙江段全线顺利贯通,浙江段也是该工程沿线五省市中率先实现全线贯通的标段。浙江段的率先贯通,意味着浙江已经基本提前做好接收清洁能源的准备,为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清洁化水平,助力浙江“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强劲动力。
据悉,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落实“西电东送”国家战略的重点工程,也是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依托工程。该工程整体投产后,预计每年为浙江输送电量超过236亿度,相当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800余万吨,进一步提升浙江清洁能源占比。
记者从国网浙江电力相关部门获悉,2022年浙江电网基建计划总投资金额400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增幅为近九年来最大。其中,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资138.93亿元,约占浙江年度电网建设投资总额的34.75%。
浙江电网投资的“不吝啬”,无疑显示了浙江推动能源转型的硬核底气。事实上,浙江作为典型的能源消费大省、资源小省,充分发挥电网效能带动作用,对实现高质量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网浙江电力以高弹性电网建设为载体,通过资源集聚、数字赋能、机制突破等方式,促进能源供给清洁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能源利用高效化,在节能减碳、实现绿色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目前,杭州萧山、嘉兴尖山、宁波泛梅山、丽水全域的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绍兴镜湖多能耦合直流配电等一批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正在浙江加速推进。
国网浙江电力抓住建设国家电网新型电力省级示范区机遇,下一步将从加快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统筹高比例新能源发展和电力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入手,打造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高质量“双碳”浙江样本,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澎湃动能。
引领绿色共富开展“双碳”特色实践
一个个波浪形遮阳棚下,一排排充电桩整齐排列,公交车有序驶入,连上充电桩10秒钟便能为车辆充上电,实现“即插即充”,这是杭州石塘公交充电站的日常景象。
这个由国家电网杭州供电公司与杭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运营的公交充电站,站内配置了401个停车位、304个充电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智慧公交充电站,日充电量可达6万度,每天可减少城市碳排放量约28吨,每年可实现碳减排约1万吨。
这仅是浙江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建设的落地场景之一。为服务高质量实现“双碳”目标,国网浙江省电力倡导兼顾安全保供与清洁低碳发展、兼顾经济高效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兼顾经济社会多重发展目标的理念,聚焦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开展了一系列“双碳”特色实践。
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上端头村,一个食用菌基地净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大棚顶部,安装了近2万块多晶硅太阳能组件,年发电量可达500万千瓦时,为智能温控大棚供电,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1800吨,减排二氧化碳4860吨。这种棚上光伏发电、棚内种植香菇的“菌光互补”模式,带动上端头村农户户均增收超过10万元。
据国网浙江电力相关负责人介绍,国网浙江电力将围绕服务现代化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开展电力惠农富民项目建设,助力农民拓展增收渠道,到2025年,将建成214个电力惠农富民项目,同时建成3000个新时代乡村电气化村、88个“乡村振兴·电力先行”示范区和2000个乡村振兴示范台区。
国网浙江电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推进降碳减排,推动全社会能效水平的提升,同时建立健全清洁能源生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电力助力绿色发展、推动绿色生产、服务绿色生活,拓宽生态价值实现渠道,创新“生态+电力”浙江模式,引领浙江高质量碳达峰和支撑浙江实现共同富裕。
强化数字赋能打造数字化能源生态体系
数字化是推动电力系统实现“质变”的核心驱动力,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国网浙江电力积极融入数字化改革浪潮,以数为媒,融合多元,赋能电力数据更多价值可能性,通过打造安全、智慧、经济的能源互联网,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在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监测大厅的监测大屏上,实时更新展示着浙江省能源供应及消费情况,这是能源工作和数字化改革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该中心贯通省、市、区域、行业、企业等能源数据资源,并通过深度挖掘和高效整合,实现“双碳”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测、预警、分析与评价,为浙江全省能源安全运行、重点用能单位监管、能源“双控”制度落实和能源领域“双碳”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促进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其中,以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为数字化载体,贯通“电力-能源-碳排放”协同路径,创新应用“电碳一张图”,绘制了可观可测的碳流图、能流图、信息流图,实践开展源网荷储全过程碳轨迹追踪。以湖州地区试点的企业碳效码为例,通过“电碳一张图”可以看到具体企业的定位与碳效水平,金字塔形为碳效标识,绿色最优,圆形为碳中和标识,以碳中和率数值对二维码进行扇状着色,量化用户碳效水平和碳中和进度,引导全社会低碳转型。目前已监测4500余家规上企业,全省碳账户覆盖率达9.85%。
此外,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还聚力节能降碳,打造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成果——“节能降碳e本账”。“节能降碳e本账”对浙江全省能耗总量与强度进行实时监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构建基于预算化管理的节能降碳治理体系,实现能耗“准入-预警-评价-服务”管理全流程,实现各层级“双控”与“双碳”工作的贯通。
据国网浙江电力互联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5年,国网浙江电力将初步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电网智能化升级,智能协同场景应用专业覆盖率达到50%以上。到2030年,基本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电网智能化升级,进一步提高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智能协同场景应用专业覆盖率达到80%以上。到2035年,全面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电网智能化升级,智能协同场景应用专业覆盖率达到100%,支撑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公司经营绩效和服务质量达到国际领先。
国网浙江电力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加快推进物联网、5G、北斗、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化应用,通过浙江省“双碳”数智平台、“节能降碳e本账”等省级重大应用建设,以应用为抓手,推动多品类能源数据加快汇聚,大幅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推动能源大数据赋值新业态,推动全社会节能减碳与绿色转型,协同加速实现浙江高质量碳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