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是目前社会运作的主要能源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常见的能源中兼顾经济、实用、清洁,并且还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能源。但与此同时,由于目前煤电依旧是电能生产的主要形式。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电能产业的发展其实还面临着许多需要改变的地方。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煤电向其他发电形式转变,在这之中,海上风电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0碳排”发电模式。而就在昨天,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在广东茂名广港码头拖航,将前往平均水深达65米的广东湛江罗斗沙海域进行示范应用。
据了解,“扶摇号”浮式平台总长72米、型深33米、型宽80米,搭载中国海装6.2兆瓦抗台型I类风力发电机组,浮体和机组总重量超过4000吨,并且主要部件90%以上都是在国内完成配套。
而这款具备一体化设计,环境适应性强、机组功率大、系泊锚固系统可靠性高的海上风电装备,也标志着我国技术实力已经可以涉足海上风电这一复杂领域。同时,如果此次示范应用能收获圆满的结果,那么对于我国进一步发展海上风电工程,将海上风电投入实际运用将会有重大的意义。
或许会有许多人不解,为什么我国要在海上风电上投入那么大的精力,但其实原因很简单。首先,从环境的角度来考虑,一方面,煤矿资源的开采对于环境的破坏非常大,并且伴随着能源消耗量的增加,这种破坏也在不断加剧;另一方面,煤矿在炼制以及使用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目前地球的温室效应已经处于一个比较严重的状况,如果不做出改变,那么能源的使用或许会成为限制双碳目标的一个重大限制性因素。
其次从资源运用的角度来说,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而这些被水覆盖的面积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使用率并不高。与此同时海面上方遮盖物少,长年风势可观,因此海面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非常理想的风电建设场所。
而从能效预期来看,全球海上风电技术可开发潜力达到710亿千瓦,其中深水海域的开发潜能更是占据了其中的7成。举例来说,仅仅只需要在北大西洋上300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建立起风能产业,就几乎足够满足全球的能源需求了。
不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海上风电装备其实只是海上风电的第一步,从能源的实际应用来说,包括电能输送以及变电站的铺设都将是该产业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从这点来说相关的建设工作其实非常复杂,需要长远的规划。不仅如此,从商用角度来说,发电成本以及售价的控制,也是影响这个产业实际运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对此,我们也应该抱着积极地态度,等待海上“听风者”与它们的建设者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