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科技发展的提速,大批新兴行业正在不断崛起,恰逢当前“国内大循环”战略的提出与疫情之下新型消费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近日国办印发了《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
在一方面,本次意见提出要发挥新型消费的重要作用,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助力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另一方面,意见也充分指出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和新业态、新基建的发展对于促进新型消费的价值所在。
本次意见明确要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大5G网络、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先覆盖核心商圈、重点产业园区、重要交道枢纽、主要应用场景等。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网络。大力推动智能化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安全有序推进数据商用,更好为企业提供算力资源支持和优惠服务。规划建设新型消费网络节点,着力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强、资源整合有优势的区域消费中心。
智能物联网行业机遇何在?
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即新型消费的基础在于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撑。当前,围绕传统消费领域的转型升级正在快速推进,新型消费领域不断扩张,其中网络通信、物流快递,还是新品研发、金融支付等与消费相关联的各个场景都呈现出智能化、网联化趋势。
如果将“智能物联网”这一概念拆分,其本质是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结合体,加之5G的落地应用,终让这一产业走上了时代的风口。
政策助推之下,智能物联网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从5G来说,在网联化方面,其提供了难以估量的提升价值。对物联网而言,5G带来了海量的连接和大数据。eMBB、mMTC、uRLLC,5G的这三大应用场景其中有两大是物联网场景。随着物联网发展,未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更高的实时性,这些应用,数据传输频率可能是毫秒级别的。另一方面,时延降低、移动性增强带来的数据互通面会像太平洋一样广阔,海量的连接数会带来对带宽的极高要求,而5G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物联网需求在召唤5G技术,5G技术又支撑了物联网需求。
从智能化来谈,物联网的智能化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加持,事实上,不管是深度学习、机器视觉、机器人,还是自然语言理解、生物识别、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发展,都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整体突破。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驱动下,各个核心细分领域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并推动着传统产业、行业加速向智能化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工智能与5G之于物联网的关系,并非是常人眼里的1+1+1,而是一个“互抱大腿”的圆形闭环,人工智能与5G在为物联提供助力的同时,5G与人工智能之间也在相互赋能。
对人工智能而言,5G为其实现了资源突破,增加算力提升需求,解决传输带宽和速率困境。云端联系将更加亲密化,通过5G连接更多的设备,将周边情景信息拷贝到AI设备,使AI能够沉浸在情境中训练、判断。强大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极低的延迟,能够帮助终端设备端到端的全面链接,短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相应的,AI处理路径得到缩短,延时无限趋近于零。
当下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通过人工智能赋予“智慧”,以5G网络为新驱动力的“万物互联”正加速到来。未来,智能家居、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等新概念的持续落地,将使得智能物联网应用更加普及,而这些与新型消费间的关系同样十分密切。这即意味着,在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浪潮下,物联网将获取更多市场机遇。
暗中的威胁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行业前景向好,但产品仍需消费者买单。在一项由Dynatrace委托Opinium进行的研究显示(万人调研):联网车祸—72%的消费者认为自动驾驶汽车的软件故障可能会导致严重伤亡;智慧城市拥堵—67%的消费者预测,由于智慧城市交通信号灯的性能问题,道路会出现混乱;物联网药物过量—62%的消费者不相信物联网设备在没有人为干预情况下进行药物治疗;智能家居噩梦—73%的消费者担心由于智能家居技术故障而被锁在智能家居”中或之外。
研究发现,目前52%的消费者正在使用物联网(IoT)设备,但其中64%的用户已经遇到性能问题。平均而言,消费者每天会遇到1.5个数字性能问题,而62%的人担心由于物联网的兴起,他们遇到问题的数量和频率会增加。
在当前的物联网设备应用中,每个连网设备背后的交付链都极其复杂。企业已经在努力应对云计算的复杂性,但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大量的新数据和动态的容器化工作负载将其放大了千倍。
但消费者已经报告了从医疗应用、智能电表、汽车门锁和虚拟个人助理到智能恒温器和冰箱等的各种问题。他们的耐心处于历史低水平,他们根本无法容忍糟糕的体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务之急是企业必须找到方法,全面、深入地处理、分析和管理物联网交付链,以便企业能够实时准确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以及问题出现在哪。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结语
在政策不断地利好下,智能物联网行业的地位在被不断的向上推进,而伴随着新技术在传统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其面临的标准缺失问题也日益严峻。如何“叫好又叫座”是当前整个行业面对的重要的几个问题之一。
原标题:政策助推之下 智能物联网产业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