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电力设备网>资讯列表>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首次超过50%,“下乡”有望打开千亿市场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首次超过50%,“下乡”有望打开千亿市场

2024年08月16日 14:18:59 人气: 81 来源: 环保在线
  最新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众所周知,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等各项政策利好,近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破竹之势快速发展。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今年7月份,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87.8万辆,渗透率首次超过传统燃油车,达到51.1%。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认可度在不断提升。
 
  乘联会秘书长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破50%大关,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体系日趋完善,特别是自主车企通过创新实现了狭义插混和增程式的技术突破,截至目前,中国插混占世界插混市场份额达到78%。另一点则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重磅文件《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让补贴更多地向纯电及插混车等新能源汽车倾斜,使其在定价上更具优势。
 
  根据该文件,个人消费者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含当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补贴标准提高至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2万元、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补1.5万元。
 
  在众多路径中,“下乡”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张的贡献尤其明显。在2024年新能源车下乡活动首站江苏常州,现场有50多家车企带着优惠车型亮相。据悉,江苏省还将在年内将继续组织近30场新能源汽车下乡巡展活动,同步推动充换电服务,新能源汽车承保、理赔、信贷等金融服务
 
  8月16日-18日,由山东省商务厅、滨州市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的“2024山东新能源汽车百场下乡活动”将正式开启,现场比亚迪、哪吒、大众、北汽极狐、广汽埃安等品牌将带来多重优惠,比如比亚迪选购全系车型可享受以旧换新报废补贴20000元。
 
  执行国家报废更新补贴的同时,多地还出台汽车置换补贴。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4个地方出台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比如,广州、济南、苏州等地根据购车类型、新车价格等分档补贴,额度数千元不等;上海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者给予一次性购车补贴,燃油车和纯电车每辆分别补贴2800元和1万元;北京市朝阳区、昌平区、大兴区分批次发放汽车消费券,最新批次规模超千万元。
 
  另外,乡村充电基础配套设施也在加快建设完善。五部门《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中强调,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分布式新能源、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等项目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
 
  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标要“适度超前”。今年,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选取部分县乡地区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活动的通知》,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等33个县(县级市、县、自治县、旗)、天津市宁河区大北涧沽镇等74个乡(镇)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活动。
 
  就在最近,苏州高新区建成了首个乡村充电站,共6个快充终端,单枪最大功率可达160千瓦,整个充电站单日最大可服务60余车次;北方代表省份如山东,截至2023年底,国网山东电力累计建成充电站2373座、充电桩1.6万余台,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超过70%;《杭州市推进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实施办法(修订)》中亦提到,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动居住小区、公共建筑、高速及国省道、乡村地区等4个方面的充电设施建设。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强调,要增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保障能力,到2025年,全国建成充电基础设施1200万台左右。其中,在县域农村方面,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县和示范乡镇,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在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中组织充换电服务协同下乡。
 
  随着充电设施不断完善,业内专家预计,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下乡将带动千亿级规模的市场。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qq:109766069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https://www.xwboo.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